华人老移民骗新移民屡见不鲜 律师怎么看?

在华人社区,自己人骗自己人,老移民“忽悠”新移民,这一老“传统”,不仅新新移民很快发现,各种吐槽,奇怪在美华人有何资格批评在中国的华人素质低;而且,其它族裔居民也发现了华人这一“独门特色”:好对本族裔人“下手”。

面对大大小小的日常事件、严重案例,华裔律师唯有感叹:第一,了解权益,第二,讲讲道德。

初来乍到,异国他乡,人生地不熟,新移民必然要面对的几大问题包括:孩子入学、医疗保险、个人报税、金融理财以及移民等。虽然很多新新移民都能感觉到老移民莫名的身份“优越感”,或“我当年曾如何吃苦,今天最好你也一一吃遍”的心态,并不太在意。不过,如果只是风凉冷眼就罢,还要冒出种种小骗,就让人非常不舒服了。

刚刚移民到洛杉矶不久的柯小姐本来想着华人那么多,应该事事方便,然而事实却是步步有坑。“先是孩子入学,这里的华人公司推荐的,如何如何好,我们还交了5000美元的定金。结果,糟糕无比,立刻转学,自己和孩子一起交‘学费’。”柯小姐说,接着是买保险,“先买了一个比较便宜的计划,然后发现儿子的名字他们给搞错了,想问问保险经纪能不能改、如何改,对方答复,要改名字得买高一档的保险计划,没办法,先请对方办着。过几天,打电话再问,根本没办,好像忘记的样子,然后说我儿子的保险是白卡,需要找政府帮助改。我当时不知道买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和白卡是两回事,稀里糊涂交了钱,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,对方根本没告诉我。而我想多问问,问清楚,他就开始说英文式的广东国语,完全听不懂。”

柯小姐说从踏入洛杉矶开始,一步一坑,办什么事都难,目前对华人彻底失望。同时也奇怪,在美华人如此欺负华人自己,有什么脸批评在中国的华人?“至少我在中国没遇见这么多小骗子。当然,也许是在中国这等低级骗术根本骗不了我。”

另一位刚刚移民不久的杨小姐也表示无语,本来觉得说中文方便,现在发现尽是说中文的小骗不断。“我从来没在美国买过理财产品,第一次当然想找说中文的,听得明白些,还托人介绍。据说是一位资深理财经理,接触后,正式推荐了几支基金,听都没听说过,不放心,只好自己上网查。两个月一路跌,还不如我查的几支基金。纳闷是专业人士还不如我这啥也不懂的呢,还是故意?就问其他朋友,有个朋友说她也去银行问投资,基金、股票,但没有找华人。经理很谨慎,只介绍大公司的、风险相对低的,并叮嘱不要随便买不熟悉的,尤其是刚刚入市,不熟悉的情况下。”

杨小姐接着又说,连看个牙都玩猫腻,明明买了“套餐”,最后前台的华人护士要收多50元洗牙的费用,“那是个韩国人的诊所,前台的韩国小姐看上去很惊讶,我也没在意华人护士其实表情有些不自然,回家才反应过来,问其他人,都说不用另外付。懒得折腾了,当交‘学费’。”

小骗儿的故事新移民遭遇非常多,说不完,也表示人家又没犯法,只能自己长聪明点。对此,律师怎么看?华裔律师邓洪,也是洛杉矶县消费者事务委员会的一位委员,“做了一年多,看到很多,咱们华人是很让人失望。委员会里有其他族裔的委员,拉丁裔的,犹太裔的,他们很奇怪,‘为什么你们华人总是自己人骗自己人呢?’。

华人经常自己上当受骗后,不提醒、不告诉别人,相反,学会了,再去骗更新的。”对此,邓律师表示,只能第一要了解权益,其次要讲社会道德。对于严重的、涉及高额资金的欺诈犯罪行为,邓律师提醒,金融理财、投资保险是“重灾区”,新移民千万别被所谓“高回报率”蒙蔽,像庞氏骗局,“老鼠会”这些,华人社区特别多,十几、二十个都有。“如果有大金额的金融投资计划,最好请有资格有执照的专业会计师、律师帮助评估、审核,千万别和没有执照、不明底细的公司或经纪人交易,因为公司有可能后来都不存在了,而经纪人有的时候执照很可能已经过期。如果消费者不查底细,很难了解到实情。”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